(原标题:华为前高管操盘,创业不到3年冲刺IPO,思格新能源累亏超5亿背后)
在新能源赛道的激烈角逐中,思格新能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格新能源”)宛如一匹黑马闯入大众视野。
这家专注于提供智能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发展不到3年时间便已踏上冲刺IPO的征程。
2月21日,思格新能源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以“全球可堆叠分布式光储一体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姿态冲击IPO。
这家由前华为高管许映童操盘的公司,估值从0到超过40亿元仅用了19个月,先后斩获6轮融资,营收从2022年的“空白”迅速飙升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7亿元,引发市场瞩目。
但招股书也披露,该公司在不到3年里就累计亏损超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累计达6.06亿元,这一些数据同样令人意外。
当资本的热浪碰到现实的冰山,思格新能源的IPO故事,是一场新能源行业的“闪电战”,还是一场资本催熟下的豪赌?
思格新能源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是现年50岁的许映童,他1996年从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毕业,获得了无线电技术学士学位。
早在1999年,许映童就加入华为公司,一待就是23年之久。许映童曾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GPRS PCU PDT经理、基站软件平台部/无线软件平台部部长、无线年,华为启动光伏逆变器业务布局,此后许映童也从通信行业转入光伏行业,曾担任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2015年,许映童带领华为光伏逆变器业务实现全球出货量第一,此后多年,华为在光伏逆变器业务上一直霸榜。
2020年,许映童离开华为光伏业务,转任华为昇腾计算业务总裁。不过仅2年后,许映童就离开华为公司,选择自身创业。
张先淼2011年加入华为,先后担任过华为光伏逆变器研发及产品设计规划、商用光伏业务负责人等。目前,张先淼在思格新能源担任执行董事兼总裁,主要负责公司产品解决方案的研发、产品规划及供应链管理。
此外,思格新能源还有两位高管曾是华为前员工,他们分别是解决方案销售总经理张嘉伟和营销总经理乔凌子。
这些华为前员工的加入,也使得思格新能源从创立之初就传承了华为在研发技术、市场拓展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创新精神,同时也为这家新公司带来了不少“光环”。
在许映童的带领下,思格新能源创立前2个月就获得了5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投资方是上海煜菘和捷沣科技。
从2022年7月到2022年12月,思格新能源又获得了A1轮、A2轮和A3轮融资,融资总额达到5.4亿元,投资方包括高瓴创投、广州华芯、云晖资本等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5月之前,思格新能源甚至还没有一款商业化产品,就已经获得了超过5亿元的融资,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说明投资方对许映童及其创业团队的认可。
思格新能源上市前,许映童直接和间接合计持股约49.28%,是该公司的控制股权的人。高瓴创投通过珠海玫恒间接持股14.89%,华登国际持股8.18%,钟鼎资本和云晖资本分别持股2.88%。
从目前来看,备受资本青睐的许映童和思格新能源,在业务拓展和营收增长方面没让外界失望。
招股书显示,2022年,思格新能源的营收为0,根本原因是该公司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开始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及销售。然而仅仅一年后,2023年就实现了5830万元的营收;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其营收更是飙升至近7亿元,具体为6.997亿元。
思格新能源对「创业最前线」表示,他们是中国最短时间实现年出售的收益达到1亿美元的储能厂商,并且业界同行常常要逾五年时间才可以做到该里程碑。
这种迅猛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他们在智能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这个新兴领域的布局,并且在短时间内抓住了市场的机会。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的亏损分别约为7618.7万元、3.73亿元及5335.4万元,不到3年时间,累计亏损约5.03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3893.4万元、2.49亿元及1938.4万元。目前,该公司还没有实现盈利。
当被问及何时才能盈利时,思格新能源对「创业最前线」表示,企业成立时间比较短,初期创新研发投入较大,短期的财务表现不能完全反映公司未来的增长潜力。
报告期内,思格新能源的全球分销网络也经历了迅速增加,各期末的分销商数量分别为0、26家及81家。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他们的分销商数量为99家。
此外,他们坦言公司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总营收的比例也极大,报告期内分别为68.5万元、5342.2万元和1.05亿元,由此计算,该公司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约为91.6%和15%。
可以看出,大额的研发费用和销售及分销开支,为思格新能源带来较为沉重的财务负担。
展望未来时,思格新能源称将继续扩大分销网络及地域覆盖范围,扩大产品组合及收入来源,对运营开支及成本控制进行相对有效管理,提高盈利能力。
招股书显示,思格新能源的产品最重要的包含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SigenStor、智能能源网关,以及别的产品(主要报告独立交流充电器及配件)。
其中,SigenStor在报告期的营收分别为0、5617.4万元及6.33亿元。在该公司的产品商业化之后,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占比分别为96.4%和90.5%。
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其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分别占该公司总收入的87.8%和91.7%。其中欧洲市场的营收分别为4231.2万元、4.56亿元,占比分别为72.6%和65.1%。
非洲的营收分别为90.4万元、9041.4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1.6%和12.9%;亚太地区的营收分别为530.7万元和7854.1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9.1%和11.2%。
包括中国内地、中东等地区的营收被分在了“其他”行列,该部分的营收分别为977.9万元、7509.6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16.7%和10.8%。
截至2023年底和2024年前三季度末,思格新能源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分别为2030万元和1.62亿元,这也使他们面临着相关的信贷风险。
报告期内,其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是3610.3万元、3.7亿元及2亿元,累计达6.06亿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是1141.6万元、9299.5万元和2356.8万元,累计达到1.28亿元,公司的现金流压力持续存在。
同时思格新能源也提到,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公司的流动资产总值分别约为3.66亿元、5.1亿元及10.16亿元。截止到2024年,公司流动资产总额逐年增长,且一直高于流动负债总金额,资金流动性良好。
总而言之,思格新能源在成立初期凭借华为系创业团队背景和自身的技术实力迅速吸引了大量投资,同时凭借创新产品满足了储能领域的市场需求,以此来实现营收的快速增长。
不过,该公司目前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巨额亏损、单一的产品结构和海外市场依赖以及现金流压力等问题是需要在短期内得到一定效果的解决。
新能源行业需要激情,更需要敬畏。当潮水退去,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构建多元生态、敬畏现金流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未来,思格新能源能否顺利IPO,「创业最前线」将保持关注。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盈利时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