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襄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储能电池发展状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感谢社会各界对襄阳市储能电池发展的关注、关心和支持!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襄阳市新能源储能电池发展状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2023年,为充分的发挥我市磷矿、风光资源优势,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市委、市政府明白准确地提出抢抓行业发展“风口”,全力发展以储能电池为重点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我市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呈现出基础日益稳固、链条逐步完善、产业快速壮大的良好态势。
一是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我市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正加速形成磷酸铁锂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两条细分产业链双向发力、逐步完善的发展格局。其中,磷酸铁锂电池产业链已较为完善,从上游磷矿开采加工,到中游磷酸铁(锂)、电解液、隔膜、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再到下游磷酸铁锂电池生产以及回收利用均有所布局;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目前集中在中游钒电解液、电堆、电控和下游全钒液流电池等关键环节,正依托我市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优势,加快补齐上游资源短板。
二是支撑平台不断拓展。在承载平台方面,我市拥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8个省级开发区、21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特别是拥有6个省级认定的合规化工园区,总面积30.8平方公里,可承接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企业落户。在科创平台方面,我市储能电池产业相关领域拥有国家级、省级科创平台近20家。其中,湖北隆中实验室聚焦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是襄阳都市圈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科教融合的重要平台、高能级科创策源高地;国家复合材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泽融检测在新材料力学检测、热物理检测、微观检测等方面国内领先;回天新材拥有胶粘剂行业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三是发展动能强劲有力。近年来,依托雄厚的工业产业基础、丰富的矿产资源等优势,襄阳比亚迪产业园、赣锋锂电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研发基地、双登储能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骆驼集团新能源低碳产业园、华润大力风电钒液流电池产业园、湖北锂源磷酸铁锂及磷酸铁项目、云图控股绿色化工循环产业园等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重点项目纷纷签约落地、开工、投产。目前在建、建成的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分别有磷酸铁锂电池80GWh、磷酸铁锂30万吨、隔膜10亿平方米、石墨负极材料3万吨、锂离子电解液10万吨、钒电解液2GWh、储能电站670MW/1655MWh。另外,兴发集团、新洋丰、川发龙蟒、湖北万润等头部企业的百亿级签约项目也将为我市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2023年12月3日,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逐步建设成中部地区重要的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基地的目标。下一步,我市将在产业上游发展壮大新能源储能电池材料和核心部件、产业中游精准布局储能电池系统集成及制造、产业下游做大储能电池应用市场和延伸发展电池综合利用产业等四个方面,重点推进六项工作任务。
一是全力推动链式招商。围绕现有新能源储能电池骨干企业上下游配套薄弱环节,瞄准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上市公司,加大市县联动、部门协同招商力度,力争每年新引进20个亿元以上产业重点项目,其中百亿元项目2个以上。
二是全力加快项目建设。按照谋划一批、建设一批、见效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快重大签约项目快落地,加速重点在建项目快竣工,推动建成项目早满产。
三是全力推进主体培育。实施链长领导协调、链主导航引领、链创协同攻关的“链长+链主+链创”融合工作机制。鼓励产业链上下游的垂直整合和横向整合,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本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紧密合作。将优势企业打造成专精特新企业,做优拳头产品。
四是全力加强技术创新。编制全市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实施技术和装备技术攻关专项,以“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为重要攻关突破点,推进市场化配置科技资源,协调解决新能源储能电池重大技术需求。
五是全力强化应用场景打造。推进新能源储能电池在智慧城市、乡村振兴、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等多场景、多领域应用。推动我市开展虚拟电厂建设试点工作,力争逐步形成百万千瓦级需求响应能力。
六是全力构建产业生态。鼓励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研发机构面向共性研发技术、检验测试、市场扩展、平台运营服务、安全预警等需求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襄阳市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襄阳发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代表襄阳市发改委向大家介绍我市新型储能电站建设的推进情况。
近年来,襄阳市发改委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襄阳市巩固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实施方案以及进一步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要求,积极鼓励和推动各类新型储能电站在我市落地,进一步改善我市电网调节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提高我市供电质量和电网运行安全性,助力我市新型能源体系逐渐完备优化。
一、突出刚性约束,推进电力调节性储能电站建设。湖北省是国内最早规划部署独立储能项目的地区,2021年,我省就对风光新能源发电项目提出配储20%的硬性要求。在2023年全省新能源项目竞争性配置中,更是将配储比例20%/2小时作为基础容量,以自愿提高配储比例从高到低排序新能源项目落地。因此,市发改委按照科学布局、按需建设原则,以“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发展为切入点,以磷酸铁锂、钒液流等电池技术路线储能为主导方向,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支撑电力系统实现动态平衡。目前,全市已在枣阳市、老河口市、谷城县、襄州区和高新区等新能源富集、电网调节支撑能力不够的关键节点,布局建设11个新型储能电站,装机容量总计980MW/2275MWh,总投资44.84亿元。其中,电源侧储能电站项目7个、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4个;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项目7个,全钒液流电池的项目2个,二氧化碳和钛酸锂电池等混合储能技术的项目2个。已并网接受调度项目3个,装机容量200MW/400MWh,其他项目也将陆续于2025年6月前建成投运。
二、突出示范引领,推进储能电站多元化应用。为支持先进储能技术由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我市积极培育健全储能产业链。去年6月,经过企业申报、专家评审,我市中钒枣阳全钒液流混合储能电站、大力枣阳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远景襄州新型二氧化碳储能电站被列入省级21个新型储能电站试点示范项目。今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第1号公告,国电投高新区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作为湖北推荐的6个项目之一,列入全国56个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名单。这些试点示范项目落地开工,将进一步通过实践检验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和效益,较好地促进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地推进新型储能在智慧城市、乡村振兴、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等多场景、多领域应用。鼓励工业园区、高端楼宇依托新型储能创新开展冷、热、电等综合能源服务;引导工商业企业等自主建设新型储能设施,降低用电成本;支持对用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发展要求较高的电力用户,按需建设新型储能电站。
三、突出规范管理,推进储能电站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要求,市发改委认真落实新型储能电站容量租赁、辅助服务、峰谷电价等市场服务机制,以市场化思维方法促进新型储能项目建设、运营,保障各类型储能得到科学、公平调度。根据《省能源局关于加强新型储能电站规范管理的通知》规定,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实行属地备案管理。依照国家及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有关要求,新型储能电站项目严格执行“备案、开工、建设、并网、运行、验收”开发建设流程,确保新型储能安全有序发展。
感谢大家对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代表市招商局简要介绍襄阳市储能产业招商情况。
近年来,我市紧抓能源转型风口,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坚持一手抓新能源开发建设,一手抓新能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构建以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为拉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体系,助力襄阳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紧扣比较优势,夯实产业布局。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加快建设绿色清洁能源供应基地,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二、聚集主导产业,做实链式招商。紧扣“一书”即“产业链招商行动计划书”,“两图”即“产业链招商地图”“招商热力图”,“三库”即“产业谋划项目库”“招商引资政策库”“重点在谈项目库”开展精准招商,以储能电池产业为重点,协同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产业链上游“追根溯源”、中游“强筋健骨”、下游“顺藤摸瓜”,打造满足我市、供应周边、辐射全国、迈向全球的产业链条,助力新的千亿级产业加快形成。
三、服务企业未来的发展,加速项目落地。建立完善“招、落、服”一体化机制,对招商引资项目从洽谈到达产实行无缝对接、闭环管理,优化全市要素保障,构建合理分配机制,有效提升签约项目落地开工投产率。全力服务双登集团、远景能源、湖北锂源、泽东新能源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中新社记者:请问我市在发展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上如何布局,以避免各县(市、区)之间同质化竞争?
何高:我市根据各县(市、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创能力、承载平台等条件的不同,提出了串联电池材料、电池制造、系统集成、回收利用、储能应用等全产业链,将我市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打造成“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
“一区”是指支持我市主城区打造新能源储能电池集成制造聚集区,重点发展新能源储能电池系统集成制造。
“多园”是指支持我市各个化工园区发展新能源储能电池材料,其中,襄城区、宜城市、南漳县、保康县等地重点发展磷酸铁、磷酸铁锂等电池正极材料;支持枣阳市、宜城市、老河口市等地重点发展电池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关键材料;支持谷城县、老河口市加强废旧电池循环利用;支持保康县打造磷矿石集散中心,全力发展采矿、选矿等磷矿就地深加工。
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市发改委下一步将采取哪些举措,继续推进襄阳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王广宁:下一步,市发改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我市新型储能电站科学有序发展:
一是优先发展集中式新型储能电站。鼓励新能源发电企业及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通过自建、合建等方式,在襄阳负荷密集接入、大规模新能源汇集和电压支撑能力不够等节点布局磷酸铁锂、钒液流电池等技术路线的新型储能电站,促进新能源消纳、缓解大规模新能源汇集压力、加强负荷高峰供电能力、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二是支持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链的发展。鼓励新能源发电企业与我市在储能领域有专职研发人员、有完整实验数据、有高质量研发成果和生产基地的储能装备生产研发公司进行深度产学研合作,支持合作项目向上申报示范试点、科学技术创新等政策资金支持,不断强壮本地储能产业链。
三是鼓励用户侧新型储能电站多元化发展。引导我市建材、冶金、化工、冷库、综合商业体等用电大户,自建或共建储能电站,保障供电稳定、降低用电成本、平衡能耗指标。支持新能源储能电池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设可靠移动式储能电站,为医院、学校、工业园区等重要用户更好的提供应急备用电源。
谭珊珊:我市将重点招引储能锂电池、钒液流电池两大细分产业体系。在储能锂电池领域,重点招引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等正极材料企业,加快推进石墨、氧化亚硅等负极材料布局,同步提升电解液、隔膜、集流体等关键材料布局,打通磷系全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产品竞争力。
在钒液流电池领域,聚焦招引电解液制备及钒催化剂回收环节企业,打通制造端、应用端、供应端,加强和推广钒储能电池商业化应用,建立完整的钒液流电池产业链。
此外,在钠离子电池领域,重点瞄准上游材料环节,招引布局硬碳负极材料和电池级铝箔的碳材料企业;在电芯制造环节,重点招引钠离子电池的锂电池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培育引进固态电池等新型锂电池产业链条,抢占前沿市场。
襄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请问枣阳市是如何强化服务、大力扶持和推进储能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的?
王众: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代表枣阳市政府就储能电池产业发展状况做一个介绍。最重要的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区位优势。枣阳市是汉十发展带和襄南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这一地区拥有万亿级产业和千万级人口规模的区域市场。紧邻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在枣阳市布局储能电池产业可以辐射全国和世界市场。枣阳市的储能锂电池、小型聚合物锂电池产品畅销海外市场。
第二,资源优势。枣阳市风光资源丰富,风光资源量在全省领先。处于南襄盆地风口,平均风速1.6米/秒。全年降水少,日照时长达1954.2小时。已建成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项目共13个,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91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2亿度以上。风光发电需要配储、配产业,要求风光储用一体化,枣阳市以风光资源的消纳需求发展储能产业。
第三,产业优势。枣阳市是工业百强县,产业门类多,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制造业奠定储能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枣阳市风光资源丰富,具备用绿电资源发展储能电池产业的条件。目前,以双登储能和格芯电子为代表的锂电池产业初具规模,规上工业公司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家,储能电池公司数和产值规模位居襄阳前列。
第四,园区优势。枣阳市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北省D级(较低安全风险)化工园区,园区电、水、气、道路、通信、消防、污染和固废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是承接储能电池产业的重要平台。化学电池的电解液、燃料电池氢气制备等涉及危化领域的生产环节必须进入化工园区,这是招商的重要资源。
将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储能电池产业,抓好传统锂电池产业巩固优势转型升级,培育壮大钒电池、钠电池等新兴起的产业,前瞻布局氢能等未来产业。
第一,锂电池等传统产业。继续发展储能锂电池,前景较为广阔。新能源乘用汽车动力锂电池市场饱和,结合低空经济,新能源商用车布局更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的锂电池。小型聚合物锂电池是枣阳特色,占据全国60%市场占有率,就业带动力强,1亿产值320人,富民产业。持续做大小型聚合物锂电池产业集群,向下游智能穿戴装备延伸,提升产业价值链。
第二,钒电池等新兴起的产业。锂电池存在缺点,不同场景需要不同的电池技术路线支撑。钒电池安全性更高,循环寿命更加长,原材料成本低、资源丰富不受限制、环境污染小。锂电池突出优势是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储能更适合钒电池。
第三,氢能等未来产业。氢燃料电池每个方面性能好,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于锂电池,绿色无污染,反应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清洁能源。以氢能供应制备切入,支撑区域化工、交通等领域氢能供应,带动本地制氢设备、氢气储运设备、燃料电池等环节形成集聚。
第一,规划引领。编制《枣阳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枣阳市新能源产业图谱研究》《枣阳市钒液流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抢抓储能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
第二,组织支撑。建立“链长制”工作体制,由市领导挂帅产业链“链长”,由一套工作专班研究制定产业政策,培育“链主”企业,加强招商引资,服务产业发展。
第三,项目推动。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途好的储能电池项目。目前,正在建设和储备建设的项目包括双登储能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华润大力风电钒液流电池项目、中电建制氢项目等。
第四,园区承载。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北省D级(较低安全风险)化工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完善园区规划,强化园区电、水、气、道路、通信、消防、污染和固废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园区承载能力。搭建储能电池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促进供需对接,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下一篇:你的下一块电池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