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博电竞首页
  • 光伏电站
  • 投资者关系
  • 新闻中心
  • 案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光伏组件

    透视上半年光伏出货排名 头部企业你追我赶 N型技术加速渗透

    发布时间: 2024-07-22 04:29:09 文章来源: 光伏组件
    【产品描述】

      随着光伏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结束,今年上半年光伏组件、电池出货排名也更加清晰,其中,晶科能源重返组件出货规模第一,排名前四的组件厂地位依旧稳固,领先第二梯队超过10GW;电池方面,通威股份、爱旭股份仍位列前两名,中润光能则新晋成为第三名。

      与此同时,电池、组件厂商均已将N型技术作为接下来的布局重点,N型商品市场份额也将持续提升,各种N型技术份额在明年或将达到七成以上。各厂商纷纷研发新技术手段,多路径提高电池转换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保持较好盈利水平。

      从各家厂商披露的数据来看,上半年,晶科能源组件出货约30.8GW、天合光能出货约27GW,隆基绿能出货26.64GW,晶澳科技披露的是“电池组件”出货量为23.95GW。

      上半年进入前四名的组件厂商并无变动,但相比2022年的排名有所微调,去年全年,前四名厂家分别为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

      当然,今年上半年的出货排名并不能代表全年情况。2022上半年,晶科能源也曾排位第一,但全年就被小幅超越,在这两年中,晶科能源试图重返行业第一的目标也已十分明显。

      今年初,上述厂商都曾披露全年组件出货目标,其中,隆基绿能为85GW,晶科能源为60-70GW,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均为60-65GW。半年报披露后,晶科能源将目标上调至70-75GW,天合光能将目标上调至65-70GW。

      谈及上半年的情况,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报告期内,部分头部厂商曾试图将组件价格稳定在1.5元/W左右,弱化上游原材料对组件价格的影响,但实际情况是,原材料价格大幅走低,组件厂商频频掀起价格战,对于价格调整较慢的组件厂而言,出货受到一定影响。

      行业咨询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谈到,上述垂直整合厂出货均在24GW以上,持续凭借体量、成本、海外渠道等优势压制第二梯队组件厂家,与后段差距已有至少10GW的水平。

      该机构给出的出货排名显示,阿特斯排在第五,半年报显示,该公司销售了14.3GW的组件。通威股份并未在半年报中披露组件出货规模,但据InfoLink,通威股份与正泰新能并列第六。排在第八、第九位的分别是东方日升、一道新能,海外厂商中只有First Solar进入前十。

      InfoLink分析,第二梯队厂家出货量分化,阿特斯以海外为大宗,海外渠道经营优势主要以北美、欧洲、中东非等市场为主;第六至第八名厂家出货约在8-9GW水平,数据十分接近。值得一提的是,InfoLink的排名及数据仅作为参考,记者从东方日升获悉,该公司今年一二季度出货规模分别为4.7GW、7.2GW,合计11.9GW。

      种种迹象显示,第二梯队组件厂家竞争愈发激烈,一方面,与第一梯队差距仍然较大,另一方面,梯队内差距却在缩小。InfoLink认为,通威股份、一道新能等新进厂家主要市场以国内为主,后续需观察海外渠道的经营状况;同时,由于今年下半年组件产能仍在增长,在产能过剩之下,第二梯队竞争将更加激烈。

      记者注意到,对照全年目标及上半年完成情况,各家厂商出货重心集中在下半年。例如,晶科能源预计第三季度组件出货19-21GW,天合光能预计第三季度组件出货有望达到18-19GW,阿特斯预期第三季度组件出货8.5-8.7GW。

      光伏电池出货排名方面,根据InfoLink调研,2023上半年电池片出货前两名依旧是通威股份、爱旭股份,中润光能则以小幅优势排名第三,第四、五名分别是润阳股份与捷泰科技。爱旭股份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电池及组件销量为18.76GW,PERC电池片保持满产满销;捷泰科技母公司钧达股份电池产品出货11.4GW。

      其他电池厂商由于未披露或是未上市等原因暂时没有公开出货数据,但根据InfoLink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前五电池厂家总出货量达到近84.4GW,相比去年上半年增长近49%,达到去年前五厂家全年出货份额的72%。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上半年,国内光伏电池产量超过220GW,同比增长超过62%,前五名集中度接近40%。

      InfoLink分析,由于PERC电池产能在2022年仍属于持续扩张爬坡阶段,同时还面临尺寸切换,部分规划产能未达到满产运作,而在今年初,绝大多数PERC产能已完成产线转换与调试,同时,由于PERC电池供应紧俏,厂家以满产满销为经营目标,因此,尽管个别厂家布局下游组件渠道,电池自用比例有所提升,但前五电池厂家上半年出货份额仍明显提升。

      尽管市场焦点已经转移至N型电池技术,但P型PERC技术仍是出货主力。根据InfoLink统计,上半年PERC电池出货达到73.2GW,仍是主要增量;TOPCon电池开始起量,整体爬坡速度较缓,前五厂家累计出货10.5GW左右;HJT与背接触电池则由于生产厂家主要以自用为主,出货数量尚少;至于多晶电池,上半年也仍有少量市场占有率。

      记者注意到,钧达股份在半年报中谈到电池出货情况,其中P型4.84GW,N型6.56GW,并特别强调说,公司N型TOPCon电池出货排名行业第一。爱旭股份虽然在新型电池技术赛道押注ABC(全背接触电池)技术,但公司的表述是“ABC组件已实现部分销售”,由此可见上半年出货主力仍为PERC,公司提到,下半年N型ABC组件将实现批量出货。

      在尺寸方面,前五厂家出货总量以大尺寸M10、G12为主,根据InfoLink统计,泛M10尺寸出货份额达到75%,G12尺寸也增至21%,至于M6及以下尺寸占比快速萎缩,前五出货仅剩4%左右,并多数以海外市场为导向。

      从各家厂商披露的情况看,下半年将有大量新增N型产能入市。中润光能提到,随着滁州、铜山基地产能上行及海外基地安装调试结束并完成爬坡,预计到2023年年底,公司可形成超过50GW的电池产能。爱旭股份珠海6.5GW ABC电池项目已实现投产,义乌15GW电池及配套组件项目正在建设中;济南10GW电池及配套组件项目已经开展前期筹备工作。

      上半年,光伏电池环节的另一个特征是毛利率水平快速修复,年中主流产品毛利率能够达到30%以上。但InfoLink认为,庞大的产能将使电池环节格局反转,随着下半年TOPCon电池产量释放加速,预期年末电池环节将出现更激烈的竞争;因此,在众多厂家争相布局之际,新进入者需要留意自身定位,通过差异化布局在同质化的产品中立足市场。

      对于电池、组件厂商来讲,N型技术已是无可争议的方向。据InfoLink预计,2023年TOPCon电池市占率将达30%左右,2024年TOPCon市占率将达64%左右。

      钧达股份表示,随着TOPCon电池生产规模及性价比的逐步的提升,其采购需求及行业渗透率将持续增长。未来几年是N型电池产品逐步取代P型电池的过程,新一轮行业竞争中,掌握N型电池技术能力、率先完成N型电池产能升级的企业将获得更为有利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地位。

      钧达股份判断,本次行业内TOPCon的技术普及和产能释放仍需一段时间,TOPCon电池供给仍然短缺,N型电池产品溢价有望保持。率先完成N型电池研发、量产的企业,通过降本增效工作的持续开展,有机会凭借技术及规模等先发优势保持领先地位。

      组件厂商同样在加码N型产能布局,东方日升表示,下半年,公司将按计划有序推进浙江宁海年产15GW 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江苏金坛4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等高效先进产能投产及爬坡,完善优化现有公司产能。

      东方日升特别提到,在N型HJT电池方面,公司通过自有专利0BB电池技术、210超薄硅片技术、纯银用量小于10mg/W及昇连接无应力串联技术四个行业内首家量产,逐步推动了该系列异质结电池及组件的规模化量产。

      在机构调研中,东方日升表示,根据目前新增产能投产及后续产能爬坡情况,预计公司2023年量产异质结电池生产能力将近3GW。公司也持续不断地将异质结组件发送给下游客户做验证试用及小批量规模化应用,从反馈情况看,客户对异质结组件产品的接受程度较高。

      当然,在N型技术的选择上,行业内的纷争可能还会存在。晶科能源就指出,随着行业TOPCon规模扩大,其相对领先优势进一步凸显。对比在良率和成本上仍需要一些时间突破技术壁垒的其他路线,公司TOPCon进展顺利,在功率、封装材料成本等方面持续突破,量产效率、良率方面和行业水平相比从始至终保持动态半年领先性。

      目前,N型电池、组件相比P型产品有一定溢价,这也令率先转型的光伏企业享受到技术红利。接下来,N型技术产品是不是仍能保持较好盈利是业内关注的话题。

      钧达股份判断,目前N型电池和P型电池的价差收窄,是由于组件价格下行全球装机需求持续提升,而N型电池产能短缺行业供给不足,引发P型电池需求加大,P型电池价格阶段性有所上升。从长远来看,随着行业内N型电池供应的增加,将改变当前N型电池和P型电池价差收窄的现象,N型电池取代P型电池的趋势将会形成。该公司认为,随着长期资金市场融资政策收紧,地方政府对光伏产业产能扩张支持力度下降。下一步,行业内TOPCon产能扩张将受到较大影响,可能不可能会出现行业产能过剩情况,有利于公司现在存在N型产能的盈利。

      晶科能源则提到,在N型技术上,公司有信心在功率、良率、成本上持续领跑;在制造端,公司不断追求创新生产模式,提升成本竞争力,比如山西大基地的建设;市场布局角度,预计明年美国市场出货将同比改善,全球出货主要为N型产品,共同支撑公司的长期盈利水平。(记者 刘灿邦)

    上一篇:双良节能获27家机构调查与研究:公司今年上半年已经实现了近100GW的单晶硅先进产能在单晶硅业务方面未来主要是用于技术改造的资本开支包括智能化、热场升级等(附调研问答)

    下一篇:隆基绿能押注BC技术长三角成BC二代组件生产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