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优化股权结构,大股东上海同盛永盈拟增持1亿-2亿元,表示对公司长远发展前途的看好;另一方面融资26亿的双良转债将于9月8日上市,通过融资以求对旗下硅片产能进一步提质扩容,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日前,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工作函,就双良节能收购的标的公司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作出解释,一是由于收购标的公司主营多晶硅还原炉及模块业务,涉及双良节能核心业务;二是该公司的子控股子公司江苏双良氢能源科技,主要是做电解制氢系统业务,是上市公司布局氢能业务的重要载体。因此,江苏双良装备公司在上市公司战略版图中具备极其重大地位。
另一方面,江苏双良装备有限公司的二股东江苏利创持股比例为15%,是财务投资的角色且其目前有获取财务性收益的需求。因此,此次上市公司收购子公司少数股权一事,具备必要性和合理性。
双良新能源装备的多晶硅还原炉业务处于光伏产业链上游,自2020年起,光伏产业下游持续扩产,直接大幅拉升还原炉及撬块的市场需求量,使得近几年公司盈利从始至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此次收购交易有利于形成更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提高上市公司未来盈利能力。
与此同时,基于对上市公司双良节能未来发展前途抱有信心,并进一步彰显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双良节能第二大股东上海同盛拟在未来3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为1亿-2亿元。
优化股权结构的目的是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可转债融资则是为了重点出击。今年8月初双良节能成功发行可转债融资,是基于历史大背景下的慎重选择。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影响进一步加剧,当下全球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的能源格局已无法持续,发展光伏等新能源产业迫在眉睫。
数据显示,2022年8月,光伏发电装机首次超越风电,今年3月底光伏累计装机量超越水电,市场预计2027年光伏将超过煤炭成为第一大能源。在全球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届时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达到8519GW,光伏产业市场空间想象力十足。
为抢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先手,光伏企业纷纷走上融资之路。2023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就有60家企业发起近2000亿元融资,具体为45家上市公司通过增发融资1157.69亿元,11家公司发布可转债融资530.68亿元。
公司方面,通威股份、天合光能募资均超百亿元,爱旭股份、协鑫集成等募资超50亿元。8月8日,双良节能可转债成功发行,热情参加到新一轮光伏竞争中,力求让长期资金市场的资金势能转变为产业的发展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回望行业过往,光伏产业的发展并非一直火热,历史上曾出现两次危机 ,但最终哪家企业能融到资金,产品能跟上市场节奏,哪家企业就更有可能在行业的充分竞争脱颖而出。
从近期双良节能的可转债募集情况看,原始股东认购规模约占此次发行总量的78.87%,剩余为全网公众投资者进行申购;从申购结果看,此次网上中签率仅为0.00551815%,投资者申购热情高涨;从发行结果看,不管是原始股东,还是社会公众都热情参加,可转债发行得到了长期资金市场的广泛认可。
回到产业的经营层面,近期光伏硅片价格呈现明显回升态势,无论是182mm还是210mm尺寸的硅片,8月末均价相比7月末分别上涨了15.57%、10.97%。
据了解,三季度双良节能的一二期大尺寸硅片项目已处于满产的状态,双良节能要进一步扩产,有望再次打开营收天花板,实现硅片业绩质的飞跃。
除了光伏市场行情报价的波动助力,双良节能通过可转债募资后的投入,在业务上有两个侧重点,将持续从长期视角提升硅片业务竞争力:
相较于小尺寸硅片,182mm及210mm等大尺寸硅片可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此外也在P型硅片的基础上逐步优化N型硅片产能,能够发挥单晶硅产能规模化效应,降低单位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升公司竞争力。
通过实施补充流动资金,可为公司光伏组件、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设备等新兴业务开拓提供支持。同时还将有利于公司优化财务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截至今年上半年,双良节能营收121.28亿元,同比增长182.29%;归母净利润6.18亿元,同比增长74.89%;关于光伏新材料业务,双良节能称,报告期内,公司40GW大尺寸单晶硅业务实施主体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31亿元,同比增长317.50%。由此可见,光伏已然成为双良节能的核心业务板块。
在“双碳”政策的百年战略机遇下,双良节能未来将构成“光伏+绿氢”的双核模式,打开增长空间,继续在新能源赛道继续跑出“加速度”,推动公司业绩再上新台阶,向世界一流零碳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目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