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碳中和热度的逐渐增加,光伏电池围绕着 “效率与成本” 不断掀起技术变革。
近5年间,它是Nature与Science上的“当红明星”,以钙钛矿为主题发了119篇正刊,并且常与“破纪录”和感叹号一同出现。
为了突破硅的能量转化效率,各类非硅电池应运而生,如薄膜电池(便宜却效率低)、砷化镓(效率高却极贵)。
这样的背景下,钙钛矿(perovskite)光伏电池凭借优越的光吸收特性、原料丰富、成本低廉、提效潜力大、等诸多优势脱颖而出。
2009年,日本科学家Tsutomu Miyasaka首次用钙钛矿光伏电池发电,当时的电能转换效率仅有3.8%,2019年,钙钛矿电池性能便飙升至25%。
直到2021年11月,柏林亥姆霍兹中心(HZB)研发的钙钛矿串联电池转换效率高达29.8%,创造了至今为止钙钛矿电池最高纪录。
在钙钛矿光伏研究早期,科学家们瞄准的主要是碘化铅甲胺(CH3NH3PbI3),而现在我们所说的“钙钛矿”指的是晶体结构与钙钛矿(CaTiO3)类似的“ABX3”化合物。
在能量转换效率上,钙钛矿已经吊打晶硅电池,其最直观的优势就是高效率与低成本。
作为一种化合物,钙钛矿配方可调,可针对不一样波长入射光设计不同钙钛矿层并彼此、或是与其他光伏材料叠加,从而捕获尽可能多的光子,实现高水平转化率。
“降本增效”,一向是光伏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对比来看,钙钛矿对杂质不敏感,通常90%左右纯度的钙钛矿,就可用来制造效率超20%的电池;而晶硅纯度一定要达到99.9999%以上才能用于制造。
另一方面,钙钛矿整条产业链的投资需求可能不是特别高。晶硅电池产业链需要硅料、硅片、电池、组件4个工厂,而钙钛矿仅需1个工厂,产业链显著缩短,且大幅度降低了物流等成本。
世界经济论坛(WEF)认为钙钛矿电池是“改变人类生活的10大新兴技术”之一,虽然如此,钙钛矿电池也并不是没有缺陷的。
首先,钙钛矿材料属于离子晶体,非常脆弱,不一样的材料与结构有几率存在不耐高温、不耐光照、易水解、易氧化、易发生二次反应等情况,这就需要一定的维护成本。
目前,钙钛矿电池仍主要处于实验室阶段,在大尺寸设备和批量生产的工艺上任旧存在问题,实际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希望最大、性能最好的钙钛矿材料——铅卤钙钛矿中的铅是有毒重金属。
此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存在一种特定缺陷,导致发电能力存在性能损失与稳定性欠佳。
在光电转换效率上,钙钛矿确实表现出了远胜于传统晶硅电池的水平,但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还需要一些时间。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朱宗龙博士联合伦敦帝国理工学院Nicholas J. Long教授设计了一种二茂铁有机金属衍生物功能化界面层,大幅度地提高了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PCE以及长期稳定性。
二茂铁化合物的中心是铁,周围是碳环,钙钛矿器件在加入二茂铁层后,效率可达25%,并且大幅度的提升了设备的稳定性。
钙钛矿电池的缺陷正逐一被攻克,在资本的加持下,第三代光伏技术产业化的步伐正逐渐加快。
国内最早实现钙钛矿量产的是昆山协鑫。2021年,昆山协鑫100MW钙钛矿生产线开始试生产;由三峡资本投资的纤纳光电,更是先后7次打破了钙钛矿光电转换效率记录。
传统晶硅电池玩家隆基股份、通威股份、东方日升等公司均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表现出浓厚兴趣,已在相关领域有所布局。
海外巨头中,全球光伏TOP10企业韩国韩华集团与柏林亥姆霍兹中心(HZB)合作研发的钙钛矿/硅串联电池,创造了转化率高达29.8%的世界纪录。
凭借着自身微型化、柔性化、轻质化的特点,钙钛矿电池应用场景范围极广。小到为柔性可穿戴电子科技类产品供电;再到汽车天窗,为汽车提供混合动力;大面积太阳能电池板还能贴附于大楼表面,为整栋大楼供电。
而且,尽管钙钛矿电池的技术图谱极端复杂,分支众多,但与硅异质结电池串联非常有可能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在HJT电池(异质结电池,即在晶体硅上沉积非硅薄膜的太阳能电池)表面涂覆一层钙钛矿电池,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射入光,提升电池效率。
钙钛矿光伏技术的成功绝非必然,由于其成本性能优势,若能克服产业化技术难点,或将替代单晶硅,成为下一代主流光伏材料。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柔性折叠,具有轻质和高能质比的优势。但现阶段,钙钛矿企业仍大多分布在在一级市场,尚未实现规模化,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