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马湖实验室与苏州大学联合团队研发的小面积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平台权威认证,稳态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81%,刷新世界纪录。
近年来,光伏产业成为中国工业“新三样”之一,也是浙江外贸出口的优势产业。怎么样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是当前科研竞争的重点方向。最为成熟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理论极限效率约为29.4%,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晶硅组件效率在24%左右;而使用钙钛矿材料制造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理论极限效率超过31%,在推动光伏产业提效降本方面有革命性的意义,但离大规模商业化还有一定距离。
成立于2022年的白马湖实验室是浙江省十大省实验室之一,聚焦能源与碳中和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已围绕太阳能转换与催化、零碳能源转化与存储、能源低碳转化与多能互补等三大研究集群开展一系列科研项目,去年1月组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团队。
制备高质量钙钛矿薄膜是实现高效电池的重要的条件。研究团队技术负责人孙靖淞博士打了个比方,多晶钙钛矿就像一堆散乱的石头,电荷在其中传输,如同人在走路时遇到障碍,影响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团队通过创新材料研发和结构设计,开发准单晶钙钛矿成膜和界面钝化等新技术,让这些“石头”有序排列,并减少晶体内部缺陷,让性能更稳定,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成功提升0.1%。
“把晶硅和钙钛矿串联起来,形成性能互补,理论极限效率能达到43%。”孙靖淞说,团队已将有关技术应用于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大幅度的提高叠层电池效率。钙钛矿叠层技术是目前提升光伏性能最有前景的技术路线之一。
白马湖实验室由浙能集团牵头,联合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共建,具备科研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优势。白马湖实验室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孙士恩表示,实现高效率是打通钙钛矿光伏技术路线的第一步,团队也在积极攻克钙钛矿材料和电池的稳定性难题,白马湖实验室将加快中试验证,力争尽早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助力光伏产业迭代升级。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近日,白马湖实验室与苏州大学联合团队研发的小面积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平台权威认证,稳态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81%,刷新世界纪录。
2025年2月10日武汉大学肖旭东&宫俊波于AM刊发反应性等离子体沉积ITO作为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有效缓冲层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展示了反应性等离子体沉积(RPD)在制造氧化铟锡(ITO)方面作为反式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有效缓冲层的潜力。该方法使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认证效率达到21.33%,显示出卓越的热稳定性和运行稳定性。优化后的器件在带隙为1.67 eV的情况下实现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 1.252 V开路电压,以此来实现了0.418 V的极低开压损失,这归因于电子提取的改善、界面缺陷的减少和表面复合
自组装分子(SAMs)作为光管理纹理基底上的空穴传输层(HTLs),在高效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中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然而,SAMs在粗糙基底上的不均匀分布和无序堆积加剧了界面能量损失,阻碍了PSCs效率和稳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024年12月,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彭军教授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在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权威认证,其研发的电池稳态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26.81%,刷新世界纪录。
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基石之一,晶澳科技自创立之初,就深知投身制造业的根本在于质量。二十年来,晶澳科技逐渐完备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创造着可靠的客户价值,为基于长期主义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了一个坚不可摧的“质量堡垒”。
近日,白马湖实验室与苏州大学联合团队研发的小面积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平台权威认证,稳态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81%,刷新世界纪录。
2月11日,四川宜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宜宾市202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宜宾市累计建成投产硅棒58GW、硅片50GW、电池片56GW、组件2GW产能及相关配套产能,成为全国建成N型太阳能产能最大地级市,预计晶硅光伏产业产值293亿元、增长11%。
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伟业》节目由三十多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代表演唱,他们用激昂豪迈的歌声唱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的时代心声。 他们用质朴昂扬的歌声,唱响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与豪情。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C座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