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海大基地50万千瓦光伏 。大唐青海公司供图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才贡加 摄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绵延数百平方公里的光伏发电大基地,深蓝色的“光伏海洋”蔚为壮观;在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西宁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全速奔跑……
竞逐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赛道,西宁在“破题”中勇于担当,在“答题”中勇毅笃行。依托青海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西宁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配套应用”较完整的硅材料光伏产业链,光伏产业聚链成群、加速崛起,实现光伏配件“青海造、青海用”,光伏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扎实推进。
时间回拨到2022年3月,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与青海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共同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2023年2月,首根西宁造210+N单晶硅棒成功下线W+系列组件在青海实现量产,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就此成为光伏行业首家实现TOPCon量产组件功率突破700W+大关的企业……短时间之内,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实现了青海省光伏全产业链“全链贯通”。
从企业高效率投产到订单的源源不断,天合光能印证了“西宁产”的高效率与高品质。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电池负责人陈宝东说:“天合光能作为全球领先的光储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积极为青海本地提供低成本光伏终端产品及系统,真正的完成‘青海造、青海用’,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作出贡献。”
而天合光能拉晶、切片、电池、组件的全面贯通,让西宁在光伏赛道上踏出了关键一步,坚定了西宁聚力发展光伏产业的信心和决心。2023年,西宁开发区管委会与海南州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建机制,协同发力共同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共同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共同推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建设模式及接入方式、推进零碳城市建设……
“目前,企业一期、二期项目2200台单晶炉全部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已实现年产30GW单晶棒。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原材料充足供应,我们与亚洲硅业、丽豪等本地原材料生产企业建立合作。”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监吉孝云说,今后,我们将提升产品质量,促进工业升级,慢慢地增加与政府、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做到“青海造、青海用”。
强链壮链,才能更聚“光”。西宁开发区围绕光伏制造产业建圈强链中心任务,加快编制《开发区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方案》,探索实施“开发区+园区+链主”招商发展模式。充分的发挥链主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和招商顾问作用,依托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持续加大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力度,积极招引产业链优质企业,为光伏高水平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西宁开发区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立足现有晶硅材料产能基础,大力延伸光伏中下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N型高效电池、柔性薄膜电池等,推进大尺寸切片、高效电池和组件扩规增产提效;配套发展光伏背板、封装胶膜等关键材料和逆变器、汇流箱等核心部件,提升光伏制造产业链发展能级,建设全国重要的千亿级光伏制造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西宁光伏产业共会聚科研人才1017人,并与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优秀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进行产学研联合研发,以光伏支架制造、高效低阻单晶硅片生产、大尺寸硅片产业化应用、高纯硅材料生产等为主攻方向进行研发活动,初步形成了“多个研发中心齐聚、多条技术线路并进、多种产品产出”格局。
“我们将优先支持高景太阳能、丽豪半导体等有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等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推动新能源领域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等创新载体梯队培育建设。聚焦光伏全产业链、锂电储能等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强新能源领域检验检验测试能力建设。”西宁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